
澳洲美食懶人包:特色料理、文化背景與人氣餐廳總整理
哈囉!我是Talia,一個在澳洲墨爾本留學的大三學姐。去年剛來時,我還傻傻地以為澳洲只有Vegemite和肉派,直到在學校附近的巷弄裡發現那家移民爺爺開的希臘餐廳,才真正打開我的美食探險之旅——記得第一次咬下現烤的希臘捲餅時,酸奶醬順著手指流下來的狼狼狽模樣,現在想起來還是會笑出來!這篇文章想分享給即將來澳洲的學弟妹們,除了帶你認識澳洲人週末必備的BBQ文化、巷弄裡的移民美食寶藏,還要告訴你哪些超市隱藏版零食值得囤貨,讓你的留學生活從舌尖開始幸福起來!
目錄
澳洲美食:多元融合的驚喜寶庫

講到澳洲美食,很多人先想到的可能是烤肉?海鮮?還是…袋鼠肉?(別怕,不是天天吃啦!)其實,這裡的食物超乎想像的多元!真的,我剛來的第一年,以為每天都要面對漢堡薯條,結果完全不是這麼回事。想想看,走在市中心,轉角可能是香氣逼人的越南河粉店,隔壁接著是日本人開的拉麵小店,再走幾步又是義大利老奶奶掌廚的家庭式披薩店。這種混搭,就是澳洲美食最真實的日常風景。
我還記得剛到墨爾本的第一個月,在維多利亞女王市場迷路,被一個希臘攤位的大叔塞了一塊熱騰騰的Spinach and Cheese Pie!那酥皮香到不行,內餡濃郁卻不膩,從此開啟了我探索市場美食的旅程。這種經歷,絕對是澳洲美食文化最接地氣的體現 – 友善、直接、充滿驚喜。你以為澳洲只有牛排?錯啦!這裡的 澳洲美食 受移民影響深遠,義大利麵、中東烤肉捲、泰式炒河粉,早就成了澳洲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這份多元融合,就是澳洲美食文化最核心的魅力所在。
澳洲美食文化:輕鬆隨興的舌尖盛宴

說到吃,澳洲人真的很「Chill」。澳洲美食文化的精髓,大概就是那份隨興與自在。週末的Brunch(早午餐)文化超級盛行!睡到自然醒,約上三五好友,找間有特色的小店,點上一盤擺盤精緻的班尼迪克蛋,配杯濃郁的Flat White咖啡,慢悠悠地聊到下午。重點是聊天、放鬆,吃飯時間?不重要啦!這種對用餐氛圍的重視,遠超過對繁文縟節的講究,深深烙印在澳洲美食文化裡。連高級餐廳,整體氛圍也比歐洲輕鬆很多,穿著牛仔褲進去也不會被側目(當然,太邋遢還是不行啦)。
講到咖啡,澳洲人真的是當水在喝!而且非常挑剔品質。Flat White(馥芮白)更是國民飲品,每家咖啡館都自豪於自己的配方。我個人認為,墨爾本CBD巷子裡那些不起眼小店做的Flat White,常常比連鎖大牌的更驚豔!咖啡文化是澳洲美食文化不可或缺的核心支柱,社交、工作、放空,都離不開它。我還曾經因為學校旁邊那家我最愛的咖啡館老闆回希臘度假一個月,整個月都提不起勁… 這絕對是澳洲美食文化深入骨髓的證明。
另外,「Bring a Plate」文化超有趣!收到派對邀請寫著「Bring a Plate」,千萬別傻傻只帶個空盤子去喔!這是請你帶一道食物去分享的意思。我第一次收到時真的搞烏龍,超糗!這體現了澳洲美食文化中強調分享、輕鬆聚會的特質。大家帶來自製或買來的拿手菜或點心,拼湊成一桌豐盛的百家宴,超級熱鬧。這種文化也讓各種族裔的家鄉味有亮相的機會,豐富了整體的澳洲美食面貌。
澳洲美食特色:陽光、新鮮、混搭無極限

要說澳洲美食特色,第一大關鍵詞非「新鮮」莫屬!靠海吃海,海鮮品質絕佳。生蠔(尤其是塔斯馬尼亞的)、肥美的皇帝蝦(Balmain Bugs,長得有點像小型龍蝦)、還有各種魚類,簡單燒烤或香煎就鮮甜無比。陽光充足,農產品質量也超棒,牛油果、莓果類、優質牛肉和羊肉都是餐桌常客。這種對食材原味的尊重與追求,是澳洲美食特色的核心之一。
澳洲美食特色第二個亮點是「創意混搭」。沒有包袱,什麼都可以試!像是亞洲風味的漢堡(比如夾韓式泡菜的)、用班蘭葉調味的甜點、或是結合地中海與中東香料的燒烤料理,在這裡都不奇怪。這種大膽的融合創新,賦予澳洲美食源源不絕的活力。說到創新,澳洲在「植物肉」和「素食料理」的研發推廣上也很積極,走在潮流前端呢!
不過,我得小小吐槽一下,有些過度「創新」的組合,吃起來真的…一言難盡。例如我曾在某個標榜「融合」的餐廳,吃到「鹹蛋黃南瓜泥配煙燻鮭魚塔塔」,那味道層次複雜到讓我懷疑人生。這就是嘗試澳洲美食特色有時會遇到的驚嚇(或驚喜?)。
當然,絕對不能漏掉靈魂角色 – 澳洲肉派 (Aussie Meat Pie)!這簡直是國民美食的代表作!
經典款 | 特色 | 哪裡吃最道地 | 學姐小提醒 |
---|---|---|---|
經典牛肉派 (Minced Beef Pie) | 濃郁肉汁混合碎牛肉,酥皮香脆 | 任何麵包店(Pie Shop)、加油站、球場 | 小心燙口!第一口別太大!我被燙過好幾次… |
起司牛肉派 (Cheese and Meat Pie) | 熱騰騰牛肉餡上融化一片鹹香起司 | 特色肉派專門店 | 罪惡感滿滿但超滿足,運動會後補給聖品 |
農舍派 (Steak and Kidney Pie) | 大塊牛排與腰子,濃厚獨特風味 | 傳統英式Pub、老牌麵包店 | 腰子味不是人人愛,建議先試小份! |
雞肉蘑菇派 (Chicken and Mushroom Pie) | 奶油白醬基底,清爽選擇 | 普遍,超市冷凍櫃也有不錯選擇 | 派皮容易濕軟,現烤現吃最佳 |
一個熱騰騰、肉汁飽滿的肉派,淋上點酸甜的番茄醬(Tomato Sauce),是看澳式足球賽、工作午餐或快速充飢的完美選擇。它完美體現了澳洲美食特色:方便、飽足、充滿樸實的家常風味。這絕對是認識澳洲美食不可或缺的一課!
另外,澳洲美食特色少不了幾個獨特的身影:
- Vegemite:深棕色的酵母醬,鹹香帶點苦味(說真的,第一次吃覺得像舔鹽巴混醬油膏…)。澳洲人從小抹在吐司上吃,通常還搭配厚厚一層奶油。我試了好幾次才稍微能接受,但我的澳洲室友可以空口挖來吃!勇氣可嘉。這絕對是獨特的澳洲美食特色。
- Tim Tam:巧克力夾心餅乾!國民零食,澳洲人自豪的發明。經典吃法是「Tim Tam Slam」– 咬掉餅乾對角兩端,當吸管用來吸熱飲(咖啡、熱巧),內餡瞬間融化再一口吃掉。罪惡但療癒!學生熬夜趕報告良伴。
- Lamingtons:方塊海綿蛋糕裹巧克力醬再滾上椰絲。常在學校義賣、社區活動出現,算是國民甜點代表。甜度…非常高,配無糖茶或黑咖啡剛好。這也是澳洲美食特色中甜點的代表作。
如果您對澳洲肉派感興趣的話,不妨來看看這篇《澳洲肉派必看:文化由來解析、自製食譜與人氣店家推薦》,裡面包含完整自制美味食譜和精選人氣店家推薦哦!
澳洲美食推薦:學姐真心不騙必吃清單

好啦,講了這麼多,大家最想知道的應該是到底來澳洲要吃什麼對吧?以下是我的澳洲美食推薦清單,都是這幾年親身試吃(且反覆回購)的心得,涵蓋不同場合與預算:
經典必嚐(沒吃過別說你來過澳洲!):
美食項目 | 推薦理由 | 哪裡吃 | 學姐真心話 |
---|---|---|---|
澳洲肉派 (Aussie Meat Pie) | 國民靈魂食物,方便快速 | Harrys Cafe de Wheels (雪梨), Pie Face (連鎖), 當地人排隊的獨立Pie Shop | 認明酥皮厚實、內餡飽滿不隻粉的!配番茄醬是基本款。 |
海鮮拼盤 (Seafood Platter) | 品嚐南半球鮮美海味 | 悉尼魚市場(Sydney Fish Market), 濱海餐廳 (如墨爾本Southbank) | 生蠔現開現吃最棒!注意海鷗會搶食,保護好你的薯條! |
澳式燒烤 (Aussie BBQ) | 體驗戶外社交文化 | 公園公共BBQ台、朋友家後院 | 香腸(Snags)、牛排、羊排是基本款,記得自備食材和工具! |
週末Brunch | 感受悠閒咖啡文化與創意料理 | 墨爾本巷道咖啡館、雪梨Surry Hills區 | 班尼迪克蛋、酪梨吐司是常見選項,咖啡必點Flat White! |
- 袋鼠肉 (Kangaroo Meat):沒錯,就是國寶!超市就買得到(通常是肉排或肉末)。肉質偏瘦,鐵質豐富,帶點特殊野味。建議煎到三至五分熟就好,不然會很硬。嚐鮮不錯,但說實話,我覺得口感偏柴,味道也比較重,不是我的最愛。體驗一次足矣,算是解鎖成就。這也算是另類的澳洲美食推薦吧?
- 鱷魚肉 (Crocodile Meat):通常在特色餐廳或市場才有。肉質像雞肉和魚肉的混合體,白嫩細緻。味道溫和,嚐起來沒有想像中可怕。可以試試看碳烤或做成串燒。這是我比較能接受的「野味」。
值得一試的在地風味:
- Barramundi (澳洲肺魚):澳洲代表性的白肉魚,肉質細緻潔白。簡單香煎或檸檬奶油醬就很好吃。餐廳常見,超市也買得到生鮮。這是我最愛的澳洲魚類,強力澳洲美食推薦!
- Pavlova (帕芙洛娃蛋糕):雖然紐澳常爭論起源,但在澳洲絕對是慶典常客。蛋白糖霜為底,外脆內軟如棉花糖,鋪滿鮮奶油和當季水果(草莓、奇異果、百香果等)。甜度爆表但視覺效果滿分!聖誕節必吃。這份甜蜜,是澳洲美食推薦中不可或缺的甜點選項。
- Anzac Biscuits (澳新軍團餅乾):為了紀念一戰澳新軍團的硬質餅乾,主要材料是燕麥片、椰絲、黃金糖漿(Golden Syrup),耐存放。口感紮實有嚼勁,帶點焦糖香氣。超市、咖啡館都買得到。
學姐口袋私藏推薦(墨爾本為主):
- 優質咖啡館的早午餐:墨爾本的咖啡館文化太強大了。避開超熱門排隊名店(真的很花時間),鑽進小巷子裡,常能找到驚喜。個人很喜歡CBD Hardware Lane附近幾家小巧的店,他們的蘑菇吐司和煙燻鮭魚班尼迪克蛋很出色。這是我對墨爾本澳洲美食推薦的重點!
- 維多利亞女王市場 (Queen Victoria Market) 熟食廳(Deli Hall):各國美食攤位大集合!西班牙海鮮飯、德國香腸、希臘烤肉捲(Giros)、新鮮生蠔吧…選擇太多,每次去都選擇困難。便宜又大碗,學生最愛。這裡絕對是體驗澳洲美食文化多元性的最佳場所之一。
- 道地越南河粉 (Pho):特別是墨爾本西區Richmond或Footscray,越南社區的河粉湯頭濃郁,牛肉鮮嫩,價格實惠。冬天來一碗,暖心暖胃。這碗湯,是移民融入後成為澳洲美食經典的代表。
- 優質牛排館:雖然貴一點,但澳洲牛肉品質真的好。推薦找有標示產地(如Rangers Valley, Cape Grim)、甚至是特定牧場的牛排館。三分熟,灑點海鹽,享受肉的原味。這算是澳洲美食推薦中投資報酬率很高的選擇。
關於澳洲美食的Q&A:學姐來解答!
最後,整理幾個學弟妹或網友常問的問題,幫大家解惑:
澳洲出名什麼食物?
最具國際知名度的當然是澳洲肉派 (Aussie Meat Pie)!再來就是Vegemite(雖然很多人無法接受,但名氣超大)、Tim Tam餅乾(伴手禮首選)、肥美的海鮮(生蠔、皇帝蝦)、優質牛羊肉,還有獨特的袋鼠肉(雖然非主流日常食物)。當然,Flat White咖啡也是澳洲引以為傲並輸出全球的代表作。這些都是構成澳洲美食國際印象的重要元素。
澳洲的特產是什麼?
特產可以分為幾類:
- 食品類:Vegemite、Tim Tam餅乾、Anzac Biscuits、Macadamia Nuts (夏威夷果,澳洲是原產地之一)、優質蜂蜜 (如Manuka Honey,雖然紐西蘭更出名,但澳洲也有產)、各種水果乾 (芒果乾很受歡迎)。
- 飲品類:澳洲葡萄酒(南澳的Shiraz、西澳的Margaret River產區很棒)、精釀啤酒 (Craft Beer)。
- 其他:UGG雪靴(雖然品牌是美國的,但原料和製造很多在澳洲)、綿羊油護膚品。 這些特產,也反映在豐富多元的澳洲美食文化中。
澳大利亞午餐一般吃什麼?
午餐選擇非常多樣,取決於時間、地點和個人習慣:
- 上班族/學生:非常常見是買個沙拉捲(Salad Wrap)、壽司、三明治(Sandwich/Sambo)、或一個熱騰騰的肉派配薯條。咖啡店買的Pie加沙拉或濃湯也很普遍。省錢的話自己帶前一晚的剩菜(Meal Prep文化盛行)。
- 時間較充裕:可能跟同事朋友去咖啡館吃頓輕食早午餐(菜單通常供應到下午三點)、吃碗越南河粉、泰式炒飯(Pad Thai)、或簡單的義大利麵。商辦區的Food Court總是人滿為患,各國快餐選擇都有。
- 週末假日:可能就是和朋友約吃正式的早午餐(Brunch),當早午餐一起吃。或者去海邊吃炸魚薯條(Fish and Chips)。 簡單說,就是方便快速為主,自己帶或外食都很常見,選擇非常國際化。這就是澳洲美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實踐。
澳大利亞人吃米飯嗎?
當然吃!而且很普遍。雖然不像亞洲國家是絕對主食,但米飯在澳洲家庭的餐桌上出現頻率很高,尤其是在晚餐。
- 料理融合:各種亞洲料理(中餐、泰餐、越南菜、印度咖哩)在澳洲非常普及,吃這些菜配米飯天經地義。即使是澳洲本地人也常在家煮咖哩、燉飯(Risotto)、或炒飯(Fried Rice)。
- 萬用配菜:烤雞、烤魚旁邊配一勺米飯(尤其是長米Long Grain Rice),是很常見的搭配。超市有賣各種方便的快煮米、微波米飯。
- 沙拉變化:米飯沙拉(Rice Salad) 是夏季BBQ或派對常見的冷盤。 澳洲人對米飯的接受度很高,但通常把它視為一種「配菜」或「特定料理的基底」,而非每餐必備的唯一主食。麵包、馬鈴薯(薯條、薯泥、烤馬鈴薯)、義大利麵也佔據很大的主食地位。所以,來澳洲完全不用擔心找不到米飯吃!這也體現了澳洲美食文化的包容性。
看完這些,是不是對澳洲美食的樣貌更清楚了?它不只是牛排海鮮,而是由多元移民文化、新鮮優質食材、輕鬆隨興的生活方式共同譜寫的豐富樂章。從最樸實的肉派到創新的融合料理,從咖啡館文化到後院BBQ,每一口都是體驗澳洲生活的滋味。希望我的分享,能讓你在探索澳洲美食時更有方向,也更享受這個美味的旅程!下次再跟大家分享更多在澳洲的生活點滴!